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
首页 > 技术与支持 > 数字高压电压表分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
数字高压电压表分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
点击次数:230 更新时间:2025-03-12

数字高压电压表分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

数字高压电压表分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分压比设计 + 等电位屏蔽技术,通过无源电路将千伏级高压线性转换为安全可测的低压信号,核心原理可分为以下三部分:

一、分压电路的本质:阻抗分压比


分压器通过高压臂(Z₁)与低压臂(Z₂)的阻抗比例实现电压分配,公式为:
U₁ = U × (Z₂ / (Z₁+Z₂))
(U 为被测高压,U₁为低压侧输出信号,分压比 n=U/U₁)

▶ 三类分压器的阻抗特性差异:


电阻分压器(直流 / 工频稳态)

高压臂:高阻值电阻(MΩ 级,如康铜丝绕制,温漂<50ppm)

低压臂:精密电阻(Ω 级)

原理:纯电阻分压,直流下无充放电延迟,适合直流高压及工频稳态测量(误差≤1.0%)。

例:200kV 电阻分压器(分压比 1000:1),低压输出 200V,直接显示 200.0kV。

电容分压器(交流 / 谐振场景)

高压臂:高压电容 C₁(pF 级,如陶瓷电容,耐压>100kV)

低压臂:精密电容 C₂(nF 级)

原理:容抗分压(Xc=1/2πfC),频率越高分压越稳定,适合工频交流及串联谐振(30~300Hz),但冲击响应慢(>1μs)。

例:110kV 电容分压器在 50Hz 谐振时,C₁=100pF、C₂=100nF,分压比 1000:1。

阻容分压器(冲击 / 混合电压)

高压臂:电阻 R₁与电容 C₁并联(R₁>10MΩ,C₁<500pF)

低压臂:电阻 R₂与电容 C₂并联

原理:电阻抑制高频振荡,电容稳定低频分压,兼顾交直流与冲击电压(如雷电波),响应时间<1μs。

例:避雷器冲击试验中,阻容分压器同时捕获峰值(电容分压)和波形(电阻阻尼)。

二、数字高压电压表分压器结构设计:等电位屏蔽消除干扰:

▶ 关键抗干扰技术:


平衡式屏蔽结构:分压器金属外壳与低压臂等电位(通过接地柱连接大地),屏蔽外界电场干扰。例如,某 220kV 分压器未屏蔽时,杂散电容导致误差达 8%,屏蔽后降至 1% 以内。

同轴电缆单端接地:信号电缆屏蔽层仅在低压表端接地,避免地环路电流干扰。电缆长度>3m 需补偿电容(如 100kV 分压器配 5m 电缆未补偿时,容抗误差 2%)。

均压球优化电场:顶部均压球表面光滑(Ra<1μm),曲率半径>100mm,避免电晕放电(某试验因均压球毛刺导致读数波动 5%)。

三、信号处理:交直流分离 + 数字化转换

▶ 低压表核心功能:


交直流自动识别:

直流(DC):通过高精度 ADC 采集平均值,需等待电容充电稳定(约 10 秒)。

交流(AC):采用真有效值(RMS)算法,支持波形显示(如智能分压器可测峰峰值、频率)。

分压比校准:出厂标定分压比(如 1000:1),现场用标准电压源校验(每半年一次)。例如,某电厂未校准导致 110kV 实测值偏低 3%。

安全设计:过压报警(超量程 110% 触发)、自动放电(测试后残余电荷<50V),符合 DL/T 846.1-2016 标准。

应用场景对比


分压器类型适用电压响应时间典型误差场景案例
电阻型直流 / 工频<0.1μsDC 0.5%换流站 ±800kV 耐压
电容型交流谐振1~10μsAC 1.0%110kV 电缆串联谐振
阻容型冲击 / 混合<1μsAC/DC 1.0%避雷器 1.2/50μs 冲击测

总结:从高压到安全的 “线性映射"

数字高压电压表分压器通过阻抗分压→屏蔽抗扰→数字处理三步,将危险的高电压线性转换为安全的低压信号,其核心是分压比的稳定性与环境干扰的抑制能力。理解三类分压器的阻抗特性(R/C/RC),可根据现场电压类型(交 / 直 / 冲击)、频率范围(工频 / 谐振)及精度需求,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案。